三国时期,战火纷飞、群雄割据,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他以“匡扶汉室”为旗号,从众多势力当中脱颖而出,他的胸怀大志和为人仁厚受到后人的一致追捧。
刘备虽然是皇室出身,但早期他家境贫苦,只能靠卖鞋为生。可是,刘备不甘于皇权落到外族的手中,从小就背负着救国的大志。他通过结识有威望、有才能的人,慢慢提升自己的人气。
刘备的成功之路并不顺利,他跟曹操和孙权比起来,简直就是白手起家。孙权在江东的基业并不是他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是由前人为他早已打好了基础,他只要守住这份家业,并将他继续发展壮大便可以了。
曹操虽然也是自己打下的天下,但他的家境殷实,有着雄厚的资金。正因为刘备创业的艰辛,才让他获得了后人的称赞,同时刘备付出的并不只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他家人的幸福。
他的儿子刘禅曾被曹操捉住,但是又被赵云给救了出来,他的妻子为了免遭侮辱跳井自杀,而最惨的则是刘备的两个女儿,她们是刘备一生都羞于提起的人。
长坂坡之战刘备在自己创业之前因为人单力薄只能先依附于别人,他先后投靠过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刘备认为在别人手下都无法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最终还是想要自己称帝。
原本曹操是非常欣赏刘备的,认为他可以助自己成就大业,但是没想到刘备不仅离开了自己,还成为了自己强劲的对手,所以曹操对刘备恨之入骨。
公元202年,曹操派夏侯惇跟刘备在博望坡交战,曹军没能取胜只能撤退。后来,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南下攻占荆州,荆州牧刘表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刘琮眼看打不过曹操便直接投降。
这时刘备作为客卿驻扎在樊城,当他听闻荆州失守后,赶紧通知关羽去江陵会合。江陵是刘表战时物资的储备地,资源非常丰富,曹操为了防止刘备占据江陵,派曹纯带领五千虎豹精兵,连夜急行三百多里追赶刘备。
刘备当时因为有十余万民众自发跟随他的队伍,所以为了照顾他们行军速度便非常缓慢。这正好给了曹操可乘之机,曹纯在当阳的长坂坡追上刘备。
刘备当时带领的军队人数不多,战斗力不强,被曹纯打得丢妻弃子、仓皇逃跑。当时,他的儿子被赵云拼死救回,但他的两个女儿却没有被救出来。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没有看到过刘备女儿的身影,只是在《三国志》中提到过一句:“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在这句话中才发现刘备有两个女儿。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过刘备的女儿呢?那是因为罗贯中为了维护刘备在大家心目中完美的形象,所以故意替他将这段不堪的历史给掩埋。
刘备两个女儿的下场话说,曹操跟袁绍在北方战争时,给刘备留出了好几年的闲暇时光。他在这段时间休养生息,不仅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还生下了儿子和两个女儿。
后来,曹操挥军南下,长坂坡之战随即爆发,刘备重新开始投入战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曹军在攻入刘备驻扎的城中后,随意地抢夺财富和女人。
刘备的两个女儿因为容貌姣好、穿着华贵,被当做富人家的小姐给捉了起来。曹军本想借着两位千金对富商进行敲诈,没想到经过询问发现她们竟然是刘备的女儿。
士兵们将这一消息报告了曹纯,曹纯马上将她俩献给了曹操。曹操心中大喜,他想着用刘备的两个女儿来威胁刘备。但是刘备坚称他的女儿都在战争中被杀害了,说曹操这是对他使用的计策,不为所动。
曹操没想到刘备竟然如此无情,便将他的两个女儿赏赐给了这次战争的功臣曹纯。曹纯当时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他自己也有妻室,刘备的女儿们落到他的手里受尽了屈辱和折磨。
终于熬到曹纯去世,她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但世人皆知曹操本性,最喜欢人妻。当时,曹操已经建立政权成为魏王,为了向世人彰显他的伟大,专门修建了铜雀台。
曹操网罗天下美女,全部收在他的铜雀台中,供他玩乐和享用。曹操见刘备的两个女儿生得有几分姿色,加上他想以此来羞辱刘备,便将他的女儿投到铜雀台中。
每当举行大型宴会时,都会让她俩出来给大家献舞,供大家玩乐。多年之后,曹操去世,在临终的时候交代曹丕,将铜雀台内的女子全部发配到民间,不需要她们为自己殉葬。
刘备让自己的女儿客死异乡据悉,曹丕遵从了曹操的旨意,但是唯独留下了刘备的两个女儿。曹丕认为刘备这么仁爱的一个人,断然不会不要自己的女儿,曹丕提出用他的两个女儿换取汉中之地。
刘备当时已经是蜀汉的皇帝,他明知道自己的两个女儿在他乡过得非常凄惨,但他为了自己尊贵的地位,不愿因女儿的受辱让自己为世人所耻笑,便拒绝承认自己的女儿,更不用说交换的条件了。
曹丕得知消息后大怒,将他的两个女儿赏赐给了攻打蜀汉有功的将领,并且下令如若赏赐之人战死,则将她们再次赏赐给别的将领。
曹丕就是用如此残忍的做法让刘备的女儿一直生活在无尽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毫不夸张地说“生不如死”。
最终刘备的两个女儿在经历了一生漫长的折磨之后客死异乡,她们在死之前都没再踏上过自己的家乡。她们本以为父亲会想方设法地搭救她们,没想到她们竟然被父亲当作了耻辱,连提都不愿再提起。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低下,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史书上只记载了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但他们背后默默付出和牺牲的女人却不被提起,她们连名字也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之中。
赞(184)